杂交稻及其亲本抗瘟性的生化机制
2008-02-28分类号:S511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以5个抗瘟性不同的杂交稻及其亲本为供试品种,测定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POD、PAL活性与抗瘟性成正相关,在稻瘟病菌侵入早期,供试品种的CAT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与抗瘟性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杂交稻组合的POD活性、MDA含量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抗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感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感病不育系和恢复系相近,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和不育系密切相关。
【关键词】杂交稻 稻瘟病 抗性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丙二醛
【基金】农业部948项目(2006-G61);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 四川农业大学人才引进项目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