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塿土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探讨
2008-04-10分类号:S151.9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75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710062 西安710062 西安710062 西安710062 西安710062
【摘要】【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塿土剖面的多角度剖析,试图阐明此类土壤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方法】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对土壤剖面从诊断层划分、微形态特征、剖面构造空间变异、成土年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结果】Bt层形成于8500~3100aB.P.,BC层在3100~2000aB.P.,Ap层在2000~0aB.P.;BC层在理化性质、结构构造、微形态等方面与马兰黄土十分相似,而与Ap层和Bt层有显著的差异,Ap层与马兰黄土的相似性系数R1在0.8105~0.8951,Bt层的R1为0.6718,而BC层的R1在0.9051~0.9352。【结论】塿土具有Ap1-Ap2-Bc-Bt-...
【关键词】塿土 诊断层 成土年龄 人类活动 关中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119,40571154);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KLLQG06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D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