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2008-09-15分类号:S511.42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摘要】【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稻田 CH4气体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1); 农业部重点项目“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