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老化的生理机制
2008-06-15分类号:S511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长沙410081 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以2个常规稻(99早677,湘早籼24号)和2个杂交稻(株两优819,株两优02)的新鲜种子(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为材料,研究人工老化处理时种子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人工老化过程中,水稻种子的细胞膜很容易受到伤害,浸泡相同时间时,同一品种或组合的种子活力越低,种子浸泡液的相对电导率越高.与高活力种子(萌发率95%以上)相比,低活力种子(萌发率为45%~55%)和死种子(萌发率为0)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但下降或上升的幅度随品种或组合不同而表现明显差异,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湘早籼24号,株两优819,株两优02和99早67...
【关键词】水稻种子 老化 相对电导率 氨基酸 蛋白质 过氧化氢酶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JJ2032)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