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蓝矮病植原体后体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
2008-06-10分类号:S435.121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小麦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植原体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性的关系,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蓝矮病的机制,为蓝矮病的防治和生产上选育优质小麦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抗、感小麦品种(烟D27、小偃6号)接种小麦蓝矮病植原体,观察其症状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定期测定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观察发现,感病品种的潜育期为12 d左右,抗病品种为18 d左右。防御酶活性的测定表明,随着植原体的侵染,抗病品种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性提高幅...
【关键词】小麦蓝矮病植原体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胺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73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C123);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No.200558);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No.B07049)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