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全锰及不同形态有效锰含量的影响

2008-05-15分类号:S153

【作者】张杨珠  吴名宇  李顺义  刘学军  黄运湘  尹力初  周卫军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长沙410128  河南郑州450001  北京100094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的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处理,且不同处理之间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锰的淋溶损失较持续淹水更为严重。有机肥处理土壤全锰含量均高于化肥处理,且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之间全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
【关键词】水稻土  稻作制  全锰  有效锰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B02A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801013)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