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2008-07-15分类号:S152
【部门】西昌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要】利用建立生态定位观测场,对华西雨屏区洪雅县低山区退耕还林中的桦木+扁穗牛鞭草、苦竹+扁穗牛鞭草、纯扁穗牛鞭草和撑绿杂交竹+扁穗牛鞭草4种林(竹)草植被类型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林(竹)草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5年后,土壤0~40 cm土层的砂粒和粗粉粒百分含量均有一定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原坡耕地土壤继续"粗化"的趋势;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农耕地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固持土壤养分的能力,以苦竹+扁穗牛鞭草改良效果最好;与农耕地相比,4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增有减,以苦竹+...
【关键词】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改良
【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2001BA606A-06)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