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部小型沙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2008-04-15分类号:Q948
【部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林业局 北京10008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研究所 内蒙古赤峰024006 北京100083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025350 内蒙古赤峰02400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02535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025350
【摘要】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关键词】小型沙地 演替阶段 植物群落 结构特征 北京西部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0804)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