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机制——促进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
2008-12-16分类号:G122
【部门】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摘要】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关键词】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传承 弊端 学校教育改革 再生机制
【基金】2007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SK172)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