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2008-01-25分类号:F321.42
【部门】广东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320 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要真正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根本矛盾,突破口仍在发展"集体经济"即实现体制内生产过程的"联合",也就是通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来实现"大生产",从而以"大生产"应对"大市场"。但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不能"就组织形式谈组织形式"。因而基于新农村建设对"三农"问题的重新定位,借鉴城市企业的改革思路去设计和构建适应"统一大市场"竞争需要的农村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农联模式"正是根据该思路而构建的以"仿股制"企业"农联"为核心的一系列农村社会的改革模式,其中包括"农联"制度环境和"农联"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构建和设计。这也是建成旨在促进乡村工业化...
【关键词】农联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产业化 仿股制
【基金】2007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农村机构改革与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7BJY095); 教育部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农联模式’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790026)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