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行为特殊性与最优社会保障规模
2008-05-16分类号:F323.89;F224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081 北京100875
【摘要】社会保障规模的设定目标在于使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不受到风险冲击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户经营和消费等决策行为的现实特殊性导致了标准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理论的结论不再适用。为保障农户长期福利水平最大,当前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地区需要比城市产业化经济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逻辑在于农户自我经营性特征导致了农户对于风险厌恶的增加,并且生产经营预付资金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的困难更大,同时借贷约束更加严重;而为人力资本储蓄动机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这些结果都导致增加社会保障规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 小农经济 风险厌恶 人力资本积累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校级重大攻关项目(xnzd005)“中国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