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007-05-15分类号:S565.1
【部门】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吉林公主岭136100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公主岭136100 吉林公主岭136100 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大豆 遗传改良 硝酸还原酶 产量 光合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62)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