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标型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利用
2007-08-15分类号:S512.1
【部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西昌农科所 四川成都610066 四川成都610066 四川都江堰611830 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以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98-266.利用97-866为基础,转育成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蓝标矮败小麦,并对这8个蓝标矮败小麦的粒色和育性分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粒不育株变幅为20.6%~23.8%,平均为22.3%;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6%,其他类型仅占0.1%,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而同一轮回亲本在年份间的蓝粒不育株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同时...
【关键词】轮回亲本 附加系 白粒 核不育 矮秆 粒色 传递率 基因背景 转育 新蓝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