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07-06-15分类号:S436.68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摘要】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
【关键词】草莓 胶孢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