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沿海赤潮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
1994-04-15分类号:X55
【部门】河北省沧州地区畜牧水产局
【摘要】一、前言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循环水大量排放入海,致使河口、港湾和沿岸水域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也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以前我国有记载的赤潮仅有3次,70年代增到9次,而80年代则发生了29次。赤潮不仅破坏了局部海区的生物资源,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富营养化程度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渔业生产 重大经济损失 沿海地区 甲藻门 生物资源 歧口 营养盐类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