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07-10-28分类号:S512.11
【部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和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和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和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和农业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1 北京100081 北京100081 北京100081
【摘要】冬小麦全生育期设计人工灌溉1~6次水的6种处理和对照(不灌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株高与灌水次数成正相关,而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以灌4水处理最多(大),凸显出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处理间产量呈"S"型曲线变化,灌水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分析不同灌水次数冬小麦的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合理调配灌水期,推行3~4水的灌溉制度,亦即在自然降水偏多年份灌3水,正常偏少年份灌4水,就可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关键词】冬小麦 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穗数和穗粒重
【基金】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7M09); 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33)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