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灰色关联度分析
2007-08-15分类号:S511
【部门】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41008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摘要】为筛选并建立超级杂交稻集大穗与多穗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为基本模式,研究了多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0293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经济性状与实际产量、不同栽培方式与理想方式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最密切的性状为有效穗数,其次为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为密度18×104穴/hm2,规格33.3 cm×(10+23.3)cm的宽窄行密株错位形式,该方式的综合表现与目标栽培方式关联最紧密.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 栽培方式 生理特性 产量 灰色关联度 两优0293
【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B02A01)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