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2007-01-30分类号:S153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21.3g/kg,铁杆蒿(+长芒草)群落为8.4~10.6g/kg。人工建造的刺槐林5.53~11.9g/kg,小叶杨12.8~18.4g/kg,沙棘群落为8.7g/kg,仁用杏为4.7g/kg,苹果园SOC含量3.4~3.9g/kg,退耕苜蓿为4.2g/kg,耕地3.3~4.8g/kg。自然恢复的灌丛群落和人工乔木群落可有效地改变坡面SOC含量...
【关键词】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碳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资助项目“坡面侵蚀过程中泥沙有机碳组分变化与CO2释放”;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小流域土壤质量性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