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
2007-12-25分类号:I207.8;G623.2
【部门】嘉应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广东梅州514015
【摘要】儿童文学概念从提出到流行一直与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变革所带来的教育内容的变化。民国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既是清末以来教材实用化、大众化追求的结果,也是儿童本位的课程观得以确立和强化的反映。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小学国语教材,主要以反复故事和各科知识文学化的形式出现,旨在解决国语教材的文字反复和知识传授所带来的趣味性缺乏问题。儿童文学教材进入国语教科书的丰富和完善过程凸显了三种积极的尝试,即尝试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顺利过渡和衔接,以及无意义的拟声词和有意义的动作字词的大量运用。这些探索和尝试对今天的语文教材编写和组织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子课题“近代以来中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4JZD00024,合同号04JZDH0024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