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
2007-05-15分类号:G633.6
【部门】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摘要】“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未必能产生比较容易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课程教材的编写又不能忽视“螺旋式上升”。利用定量模型N≈αS/T+(1-α)G/T+N2可以清楚地发现,“窄而深”与“广而浅”都有可能导致过高的课程难度。“螺旋式上升”可以通过深度、广度、应用等三个维度逐步完成,而并非仅限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兼顾深度、广度和抽象类化(应用)多个维度的适度深化、稳步上升,是理想的课程设计教材编排的关键。克服“螺旋式上升”在具体操作中的误用,坚持“三个原则、两种类型、一个模式”,是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教材编排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材编排 课程组织 螺旋式上升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研制开发机制与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BHA030025)的主体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