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
2007-12-15分类号:G423
【部门】渤海大学
【摘要】课程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决定课程改革的路径、方式方法与实际效果。定位不得当,论据不充分,课程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造成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混乱与动荡局面。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运动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接受性"、"专家型"改革路线,严重缺乏专业品质、立场、机制与方法,从而造成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而难以落到实处。因而,当代课程改革亟待解决改革的恰切性问题,即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定位的适切性、合理性、可行性问题。
【关键词】课程 改革 教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检视与超越”(项目编号:BHA060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全球教育展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