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武昌菌株毒素的毒性分析
1994-02-28分类号:S435.121.4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湖北省农垦局
【摘要】为提高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的筛选效果,对禾谷镰刀菌(Gibberellazeae)武昌菌株的产毒、毒素提取、纯化、毒素组分及毒素初定量进行了研究。麦粒培养基培养25天后可检测到两个主要毒性组分(A和B)。其特征吸收峰值分别为270和275nm,Rf值分别为0.45和0.55左右。SPM培养基培养只能检测到组分A。A组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结构特征基本相同。经高压灭菌的毒素可渗入到培养基中作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毒素对愈伤组织的作用有致死、抑制生长、减少绿点数及较长的后续效应,应根据不同抗感品种采取相应的浓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水平可用作抗性系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基金】农业部02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