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票据业务发展的制度性框架
2007-01-30分类号:F832.2
【部门】中信银行上海分行 上海 200002
【摘要】文章认为,融资性票据是形成当前贷款和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构成潜在风险;巨额票据游离于M_2的调控范围之外,也对全社会的资金流动及货币政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议:再贴现政策适时转型,改革票据利率体系的目标框架,将“票据融资”列入“有价证券及投资”的统计口径,同时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列入M_2,并适时推出附息商业承兑汇票。
【关键词】票据 制度框架 货币政策 口径 再贴现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金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