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
2007-04-15分类号:F822;F224
【部门】辽宁大学
【摘要】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 贷款限额 理论分析 间接调控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体制 再贴现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 基础货币 金融机构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金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