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2006-02-28分类号:S763
【部门】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福建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南京210037西南林学院昆明650224 南京210037 福州350001
【摘要】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关键词】松材线虫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酚类物质 马尾松
【基金】福建省“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松材线虫病监测及主要媒介昆虫控制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