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油松松针枯萎病病原及其培养特性
2006-04-25分类号:S763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沈阳110161
【摘要】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广泛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确定油松上5种病害。接种试验证明松落针病[Lophoderm ium conigenum(B runaud)H ilitz]、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Desm.)和松叶枯病(Sphaeropsissp)3种病原有明显致病性。3种病原菌在36h时孢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佳碳源是果糖和蔗糖,最佳pH值6~8。
【关键词】油松枯萎病 病原 培养特性
【基金】“九五~十五”辽宁省科技攻关课题(98207002)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