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玉米幼胚培养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2006-01-10分类号:S513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雅安625014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太谷030801 雅安625014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成都610041 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雅安625014 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雅安625014 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雅安625014 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
【摘要】目的了解玉米幼胚培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选用玉米高幼胚培养能力自交系R18-599(红)与低培养能力自交系R15获得6个世代,幼胚培养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克隆力和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数4个性状,采用6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世代联合分析法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非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再分化数受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克隆力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但2种方法对克隆力的上位性效应鉴定结果不同。结论比较2种方法的分析结...
【关键词】作物遗传学 玉米 幼胚培养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基金】四川省生物技术攻关项目(01NG01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89);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53);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5B04);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40811)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