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苏东国家货币可兑换性的几个问题
1994-06-01分类号:F825
【部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
【摘要】1989—1990年,原苏东国家开始实行经济转轨,1992年伊始,俄罗斯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力争实现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使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这些国家对外经济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这些国家货币兑换性的目标和不同的做法及前景,作简要的考察。 一、货币兑换性的目标 所谓货币的可兑换性,根据哈伯勒(Haber ler)的定义,是指任何一种民族货币的任何持有人,皆可自由地以当前汇率(固定的或浮动的)将其兑换成任何他种货币。这是一种完全的(或称无限制的)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的可兑换性做出了不同程度等级的划分:
【关键词】国家货币 货币兑换 本国货币 世界经济体系 苏东 资本项目 Haber 德国马克 蛇形浮动 外汇交易所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动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