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及短期轮作防治效果
2006-03-25分类号:S435.121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陕西省植保植检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大荔县植保植检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 西安 710000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 大荔 715100 陕西 杨凌 712100 陕西 杨凌 71210...
【摘要】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 短期轮作 防治效果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9B03);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K02-G1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