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绰墩遗址埋藏古水稻土肥力特征研究
2006-01-10分类号:S158
【部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州博物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南京210008 南京210008 南京210008 南京210008 南京210008 苏州215001 杭州310014
【摘要】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考古学方法确定了土壤成土年龄和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学会编汇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pH,有机碳、营养元素含量。结果碳化稻和土壤有机质中14C分析证实绰墩遗址最古老水稻土为距今6000年马家浜时期,该时期古稻田位于表层以下1m左右,平均每块稻田面积5.2m2。古水稻土(每克土中水稻植硅体含量>5000颗)有机碳平均含量9.7g·kg-1;N、P、K、Ca、Mg、S、Fe、Mn、Cu、Zn的全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8、1.58、18.2、7.6、6.3、0.1、22.、0....
【关键词】绰墩遗址 古水稻土 古稻田 土壤肥力 养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SFCNo.4033504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