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新空间格局
2006-07-30分类号:F326.11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100875 北京100053 北京100875
【摘要】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关键词】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粮食供需平衡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321)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