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
2006-01-30分类号:F293.2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100101 北京100871 北京100871
【摘要】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关键词】上海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相邻度指数 空间作用机制
【基金】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801)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