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开展效益审计的探析及实证
2006-03-28分类号:F239.4;F224
【部门】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 110013
【摘要】基于其产出的公共产品属性,垄断性国有企业要受到政府监管。在利益集团理论、信息不对称性理论和寻租理论的分析框架内,本文论证了监管博弈的困局———利益因素驱使被监管者与监管机构在监管需求和供给层面互动,导致监管往往偏离公共利益。国家审计为保障公共利益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开展效益审计,对其产出的公共效益进行审计评价,在监管博弈中增加了外生变量,可以防止监管行为偏离公共利益的“锁定”效应,也促进垄断性国有企业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关键词】效益审计 公共利益 监管博弈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审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