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赤字下非再生资源对生态空间的替代作用
2006-09-30分类号:F205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摘要】通过评估生态空间占用和生态承载力,发现我国的年人均生态赤字从1980年的0.275hm2增加到了2000年的0.548hm2,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态赤字区不断扩大,1980年,我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处于生态赤字区,2000年生态赤字区扩大到了26个省(市、自治区)。说明我国已长时间处于大范围生态透支状态。这让人们对于我们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感到担忧。生态赤字表征的是某个特定区域所有资源消耗所需要的生态空间面积与该区实际具有的生态空间面积之差,也就是说它是支持特定区域内一定人口在现有生活水平下生存的生态空间短缺。生态空间基于可再生性的生物生产面积,我们目前所消耗的自然资...
【关键词】生态空间替代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方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编号:305703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ZCX3-SW-333)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