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塌陷地改造与构造湿地建设——以徐州煤矿矿区塌陷地改造为例
2005-09-15分类号:TD88;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97 南京210097
【摘要】徐州矿区的塌陷地有4700~5300hm2为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平均积水3~3.5m,积水最深达7m,几乎不可能复垦。对于不可恢复为农田的深度塌陷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文水系等特点,结合降水资源截留、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处理等,可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如养殖型构造湿地、景观型构造湿地和净化型构造湿地。如对于季节性积水或常年水深在0.5m以下的塌陷地,可以建设为以芦苇为优势的构造湿地,芦苇湿地不仅具有很强的污染净化能力,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成能力,可以提供丰富的造纸原料。构造湿地的植物选种原则是土著性、强净化作用及良好的经济价值。这种因地制宜修复利...
【关键词】矿区塌陷地 构造湿地 污水处理 水资源 徐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44); 国家“十五”“211”工程重大项目“不同时空尺度环境演变;生态建设”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