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三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2005-01-20分类号:S31

【作者】史泽艳  高晓飞  谢云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北京 100875   北京 100875
【摘要】精确测量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量(TPAR)可以提高生物量预测和模型模拟精度。本文采用3种方法对行播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冠层底部TPAR分别进行了测量,并分生育期对比分析3种方法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垂直于行测量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斜穿于行最大;夏玉米全生育期斜穿于行测量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平行于行最大;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3种方法测量值在0 001置信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冬小麦冠层底部TPAR测量采用垂直于行的测量方法,夏玉米冠层底部TPAR测量采用斜穿于行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冬小麦  夏玉米  TPAR  测量方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土地退化预警"(编号:40235056); 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