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泥石流沟谷形态的非线性特征
2005-12-30分类号:P642.23;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西南民族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成都610041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北京100060
【摘要】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关键词】攀枝花 泥石流 非线性
【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人才引进课题(Y1006); 攀枝花市—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孵化资金资助项目“攀枝花市灾害成因;规律性及对策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