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交配型及育性的比较研究
2005-04-10分类号:S435.11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抗病遗传学研究室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抗病遗传学研究室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抗病遗传学研究室 广州510642 广州510642 广州510642
【摘要】以分离自泰国大麦稻瘟病菌的2 个菌株TH12 和TH16,以及中国云南旱稻稻瘟病菌的2 个菌株94-64-1b和95-23-4a 为A、B 两组标准菌株;以采集于2002 年度广东省三大稻作区的141 个稻瘟病菌株为供试菌株;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及育性结构,以及两对标准菌株的鉴别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育性方面,广东群体的可育性菌株平均频率为85.9%。其中,粤北稻作区的最高,为97.7%,粤南稻作区的次之,为85.5%,粤中稻作区的最低,为74.2%。由此说明,稻作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就生长季节而言,早季的可育性菌株频率为82.8%,晚季的为89.6%,两者的差异不大。在交配型结构方面,...
【关键词】稻瘟病菌 交配型 育性 标准菌株 鉴别能力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2100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39254); 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2003A20401); 广东省农业厅合作基金(粤农函[2003]363号;粤农保[2004]55号); 华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特别基金(4200-0907A2)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