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学习的快乐境界及其实现路径——评《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2005-08-15分类号:G420

【作者】郝德永
【部门】渤海大学 锦州121000
【摘要】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教育实践中,学习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认为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即所谓的“苦学”。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之说,强调学习者必须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或达到学习的境界。对“苦学”的逻辑,民间更有极为朴素的认识与解释,如:“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只有历尽千辛万苦、吃尽“苦头”,方能苦尽甘来,成为人上人、佼佼者。而现代教师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鞭策莘莘学子要肯于吃苦、下苦功、出苦力。
【关键词】学习过程  现代教师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育实践  身心痛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活动  饿其体肤  头悬梁  空乏其身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