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区50年来耕地开发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2005-03-20分类号:F323.211
【部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长春 130012 长春 130012
【摘要】杜蒙县是一个20世纪初开始农业开发的牧区,近50年的农业开发力度较大。在遥感和GIS支持下,用TM、MSS、地形图及相关资料,对1954年~200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开发过程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50年来耕地急剧增长,耕地增长的土地来源主要是草地和沼泽地,还有部分林地和治理后的盐碱地。耕地也有部分转为林地和城镇及居民用地,其中80年代初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牧"政策,有部分耕地变为草地。其驱动机制有人口的增长,主要是汉族人口的增长;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主要是农机具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有能力开垦大量的土地;土地政策,对耕地的开发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GIS 耕地 开发过程 时空转化 累计转换率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 SW 320 1)。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