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关系探析
2005-10-20分类号:F249.2
【部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非正规部门”一词源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原意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1996年,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指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9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可见,非正规就业已具有新的内涵。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日益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将更加显著,有关“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政府、社会和工会应对这一就业形式给予更多的扶持。提升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的社会地位,对于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劳动就业制度 劳动者就业 劳动关系 促进就业 就业门路 劳动用工制度 新增就业机会 就业人数 国际劳工组织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