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配置
2004-12-30分类号:X171.4
【部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
【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配置模式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配置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