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红壤丘陵集水区不同开发利用模式
2004-06-30分类号:TV213.9
【部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信息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长沙410125
【摘要】以湖南省桃源县3个地貌完整且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集水区为代表,设置耕地集约型、土地半集约型和土地全面集约型3种垦殖模式。11年的定位观测与研究表明:(1)3种模式耕地的产、投水平基本相同,但非耕地的产、投差异甚大,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土壤肥力演变特点、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即土地集约经营的集水区,土壤侵蚀模数已接近或低于土壤允许流失值(500t/km2·a),土壤有机质、N等的养分含量稳步提高(增幅>10%),坡地和旱地的土壤贮水量在少雨季节增加20%以上,农作物大幅增产(增幅>20%),林、果、茶、鱼等的产量以及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2)不同垦殖模式代表了红壤丘陵集水区开发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集水...
【关键词】集水区 开垦利用模式 红壤丘陵区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 SW 415,KZCX3 SW 426);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9925102)等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