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通县乡镇工业技术进步分析

1993-01-31分类号:

【作者】朱希刚  胡靖  吴福祯  张福良  丁盛儒
【部门】中国农科院农经所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   北京市通县科委   北京市通县科委   北京市通县科委
【摘要】用人均净产值的变化率,可直接测算已发生的技术进步率。1978年到1990年,通县乡镇工业增长中,有38.2%的份额来自技术进步,而在1978—1984年与1984—199年两个发展阶段,这一比例又不相同,前期为33.3%,后期高达42.2%。主要原因是,在80年代初期,旺盛的市场需求引导着资金、劳动向外延增长倾斜,1984年以后竞争加剧,企业开始转向重视质量、品种、良好性能等方面。但传统产业部门的扩张基本上与全县的乡镇工业整体保持同步增长。从技术进步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管理水平以及职工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瓶颈因素”。
【关键词】工业技术进步  乡镇工业  因子分析  经济增长  职工素质  增长过程  贡献份额  设备更新  重视质量  变动特征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技术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