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2003-04-15分类号:F301.24
【部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摘要】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古的变化为大,主要分布于它的中、东部地区。草地主要以变耕地、城镇为主,分布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接壤处。最后探讨这种格局的成因。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结构等驱动,主要表现为人文作用。草地变化受人为与自然的驱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草地过牧。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驱动力 GIS
【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国土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分析与数字地球相关技术预研究”(KZCX1-Y-02-01);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时空数据库构建”(CX000029)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