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
2002-02-15分类号:X171.1
【部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出山流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但下游河流水量锐减并呈现明显的人为水文过程特征,水体盐化和污染趋势加剧,其中Ⅳ~Ⅴ级污染河道长度达到208km。②南部祁连山区森林面积减少约16.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有所恢复;北部天然荒漠森林则持续衰退,天然林加速消亡,仅额济纳和民勤两地减少林地34.31×104hm2。草地生态呈现以面积减少、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
【关键词】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变化 保护对策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课题(KZCX1-10-06)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