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试验研究
2002-08-30分类号:S157.1
【部门】长江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1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 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 ,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雨和土壤蓄满壤中流参与下的重力侵蚀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坡地上土壤体表层小范围的滑动和微型阵性泥石流过程 ,导致沟道河流泥沙输移比小并产生局部严重淤积 ,土壤侵蚀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土层进一步变薄、退化和荒芜 ,其次表现为泥沙淤积和洪害。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保持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土减水” ,与黄土高原“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针有所不同。
【关键词】土壤侵蚀 长江流域 机制及过程
【基金】本文承水利部长治工程项目“长江中上游地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特征” ;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降雨激发滑坡机制” ;中 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开放站基金项目“蒋家沟泥石流源区坡地侵蚀过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中国水土流失宏观分析与评价研究”( 99-0 1-0 4)资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