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互促、双循环联动的就业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8-01分类号:F124;F249.2
【部门】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要】文章利用OECD公布的2000~2019年全球区域间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库和配套的就业数据库,基于内外资互促、双循环联动的就业效应分解框架,从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层次分析双循环的发展态势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内循环水平及其就业效应远高于外循环;不同类型的外循环之间,复杂外循环水平及其带动的就业均超过简单外循环。分行业来看,服务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是促就业的牵引器;农业参与双循环带动的就业数量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其总量仅次于服务业,是稳就业的缓冲器;制造业参与双循环的就业带动效应位列第三,且随时间变化不大,是保就业的稳定器。分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间的循环创造的增加值和带动的就业最多,且呈上升趋势;内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和外资企业间的循环带动的就业规模次之,且随时间有所下降。总体上,双循环表现出“内外资互促、内循环拉动、外循环赋能”的就业效应。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就业带动效应为正,抵消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保证了就业平稳增长;各因素的贡献存在行业与时期异质性。文章认为,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通过企业间分工合作推动供需良性互动,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双循环 内外资企业 就业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双循环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机制及政策路径研究”(编号:22BJY048)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口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