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问题情境下科学解释能力的表现及其提升策略
2024-09-10分类号:G420
【部门】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摘要】引导学生建构科学解释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基于NOSE框架,以真实问题情境为研究任务,依次探索在提供结构性支架前后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表现。研究发现:被试多使用因果链、推断、一般规律性陈述、知识、必要条件和大观念等解释要素;教师群体中知识和一般规律性陈述的相对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学生群体,因果链和推断的相对出现频率明显低于学生群体;共出现了因果机制演绎律、因果、演绎律、因果机制和因果演绎五种解释类型;提供科学规范的结构性支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科学解释的质量。本研究为理解和测量科学解释能力表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提升学生科学解释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解释 NOSE框架 动态测评 结构性支架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一般项目“素养导向的嵌入式测评系统研究”(项目编号:BHA200132)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全球教育展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