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产业基础与县域农业发展
2024-07-05分类号:F327;D630
【部门】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摘要】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撤县设市”改变了县域发展战略,扩张了县级政府的权限,是20世纪末旨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同时要求兼顾县域农业发展的代表性政策。然而,本文基于1992~2019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后发现,“撤县设市”不利于农业总产值的提升。“撤县设市”后,财政与土地资源加速离农,但由于该时期许多县在没有达到政策所要求的产业基础下“设市”,使得财政支出和土地利用行为的非农化未能转化为工业的超额增长,进而导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畅,并最终影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产业基础达到设市标准时,“撤县设市”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保持农业产出稳定,同时达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此,该时期“撤县设市”的主要问题在于执行过程而非设计环节。2010年后中国重启“撤县设市”,新“设市”县全部达到产业基础要求,农业发展良好,证明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及其前提条件,这为下一阶段更好发挥县域工农循环,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撤县设市 县域经济发展 产业基础 农业生产率 农业发展
【基金】国家自科基金(72161147001;721731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089;21&ZD092);; CGIAR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 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专项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管理世界
文献传递